个人股票配资合法吗 一个东北文艺的“背叛者”丨编辑手记_牛健哲_小说集_作品

发布日期:2025-04-12 23:50    点击次数:99

个人股票配资合法吗 一个东北文艺的“背叛者”丨编辑手记_牛健哲_小说集_作品

从认识牛健哲到出版他的首部小说集个人股票配资合法吗,我用了将近两年时间,细细想来,出版这本小说,是偶然,也是必然。中信文学有青年创作者计划,我出版了杨知寒的小说集《黄昏后》,获得了很高的认可。我个人比较关注东北文学的创作,牛健哲进入我的视野是一个必然。但是非常有意思的偶然的推动,是杨知寒来北京领宝珀文学奖的首奖,我给她庆祝,在天南地北地聊天里,她提到了牛健哲。当天晚上,我找来了《造物须臾》《对她好》两篇文章,读完已经接近凌晨一点了,牛健哲的小说带给我的陌生感和炸裂感,让我忍不住好奇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作家,才能创作出这样极具生活画面细节,又在荒诞感的缝隙里溢出哲理思辨的小说。

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问到了牛健哲的联系方式,迫不及待地表达了我想看更多他的小说的愿望,以及未来是否有将书稿交给我编辑出版的可能。就这样,我们建立了联系,并且在日常的探讨中,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很多人都会好奇,编辑是如何向作者约稿成功的,在多年的编辑生涯里我总结了一个秘诀,那就是给作者绝对的信任。很多时候,编辑和作者的交流,在展示自己专业素养的同时,给到作者信任感,才是最关键的。

展开剩余78%

作家:牛健哲

牛健哲的作品连续三年都入选《收获》杂志的年榜,同时在《收获》文学年榜上有名的还有来自东北的双雪涛和班宇。近年,我一直在关注“新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在编辑牛健哲的书稿时,我常和团队小伙伴笑称,牛老师更像是一个东北文艺的“背叛者”,在他的作品里找不到一丁点儿东北的蛛丝马迹,但是他的作品细读下来,仿佛有一把无形的手术刀慢慢地解剖我们的心脏和大脑,适用于每个人。

他的小说,不那么容易被读懂。如王春林评价:“晚近一个时期,牛健哲正以其一系列带有突出现代主义气息的异质性小说作品而日渐引起文学界的高度注意。”孟繁华评价:“牛健哲在荒诞中发现了生活中我们不曾发现或感知的,他就成了生活的发现者和‘技术流’小说的创造者。”如何编辑一本让读者更全面读懂的好的小说集,成了我在收到作者发来的20多篇小说时,最想要做的事情。

关于这本小说集的书名,早期我就非常明确,用《现在开始失去》这个书名,书名的确定其实就是策划主题的确定。策划编辑如何通过主题串联作者的文章给读者传达更明确的图书信息,对后期图书上市后,读者是否能在众多读物中被吸引,被共情,极为重要。人生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不断失去,不断得到的过程:掉了钥匙,学会了小心;错失了恋人,学会了爱;失去了友人,懂得了珍惜;丢了机会,认清了现状……通过对小说的研读,整理关键词等,我们最终挑选出能代表作者当下创作水准,也能窥视作者创作野心的小说。

《现在开始失去》收录的11篇小说,通过一系列精彩而荒诞的寓言式故事,深入探讨了人们在庸常生活、社会交往、两性关系、精神世界等方面遭遇的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展现了作者捕捉日常生活细微情感的精湛能力。书中的一个个男人面临着各种形式的“失去”,从话语的丢失、关系的破裂、个人身份的迷失到生命的消逝等。如一个男子在一次聚会中被一首以神秘语言洛佐语演唱的情歌吸引,从而开始学习这种语言,男子相信并沉浸在这种语言世界里,借以逃离日常生活的失意。故事结尾医生朋友的一句指认,使男子和儿子形成了某种环接,而在某种可能性之下,男子先前的逃避有多执着,现实就有多荒谬……牛健哲擅长在日常的关系里加入一丝不安的氛围,一点哲学思辨,一点微妙心理,制造威胁感、荒诞感。相信对于喜欢探讨人类情感和关系复杂性的文学读者而言,《现在开始失去》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

编辑在概括图书内容的时候,总是希望“打击面”更广一些,触达更多的读者。作为编辑的我,很多时候,自认为没有作者和读者高明,每每图书上市之后,读者的阅读反馈,总能给我新鲜的策划灵感。在图书策划的过程中,为更快熟悉作者的特性和作品风格,除了研读作者的作品,查阅相关的书评等资料,更多时候我依赖于和作者的聊天。在和牛健哲认识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实际只见过一面,而且,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产生大量的沟通和交流。很多时候,我把想法告诉他,他回复意见和建议,大多时候,他是认同和支持我的,非常感谢他对我的信任。

我记得难得一次的见面,他来北京开会学习,在当晚的聚会上,我们说过的话也许不超过20句,也许会被人误以为我们很陌生,其实这与我作为编辑多年养成的习惯有关系。我有两个独有的习惯:一是倾听作者,二是从作品里认识作者。我很少从私人关系里过多地接近作者,更不喜欢八卦作者私生活,所以我想,我和作者是保持着巨大的距离的,和作者的作品却亲密无间。我坚信这样让我的工作更安全,这种安全感让我有保持公正和客观判断作品的能力。

我翻了一下和牛健哲的聊天记录,不多,我们不是在聊改稿子,就是聊封面设计。最后,我摘几条原汁原味的对话:

我:牛老师,如果采访问你,你为什么创作了这本书,你会怎么回答?

他:老实说,我崇尚的还是叙述本身,但因为我有一点“向内开掘”的倾向,故事呈现出更多的精神性和心理性。这个在真正宣发的时候,也许是需要做修饰的吧。

他:另外肖老师,我得说自己多年以来有点“文本完好性”方面的焦虑,希望我们的编校老师对我一些用词用句和标点格式之类的宽容些,因为有时我在其中会有一些细微的考虑。

我:放心,不是硬伤我们不改,尤其是原创作者。

我:为什么会选择写作呢?

他:郁达夫奖系列活动里提及了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答的,有点不太严肃哈——大家好,感谢大家来小聚。我说不了很多。为什么写小说,原因有很多吧,没法一一说清楚。比如可以是因为表达欲,自己有些想法和体验也不是一定要宣张出来,但如果从来不表达,那它就好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另外我想我们从事一件事,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擅长什么,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短处和弱处。比如我有表达欲,但我说不好话,经常是结结巴巴、嗯嗯啊啊,那就不如写东西。写东西可以来回修改,就算最后还是没有写好,那别人读的时候我也不在现场啊,所以喜欢写作。再者,刚才大家谈到过死亡,我也想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脆弱之处,也许也是写小说的原因之一个人股票配资合法吗,那就是怕死。准确地说,是接受不了灰飞烟灭,想留下点什么,就像郁达夫那样。而小说发表出来,它多多少少是自带流传的属性的。所以我感觉写作也可以是由怕死这种比较好笑的想法激励的。

发布于: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