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如何杠杆 张明: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宏观政策亟待发力

发布日期:2024-09-19 22:35    点击次数:102

股票如何杠杆 张明: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宏观政策亟待发力

与前代相比,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在船型尺度、房舱布局、系统配置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建造时间却更少股票如何杠杆,船坞周期压缩近 8 个月,建造效率提升 20%。

2024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为4.7%,低于一季度的5.3%。要实现全年5.0%的增长目标,宏观经济政策还亟待进一步发力。

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诊断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来看,该指标在今年1、2月为5.5%,3月降至3.1%,4、5、6月分别为2.3%、3.7%与2.0%。考虑到该指标在2018年与2019年的平均水平在8%~9%,2023年也达到7.8%,今年上半年3.3%的平均增速的确相对较低。此外,二季度指标增速与一季度相比也有所下降。

导致居民消费增长偏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依然显著低于疫情前,二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处于低位。导致消费者信心指数偏低的原因,一是对未来工资收入增长的预期较为低迷,二是近期股市与房市的持续调整产生了负向的财富效应。

不过,消费领域也并非没有亮点。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33.1%,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3%,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上述亮点或者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有关,或者与直播带货等零售新业态快速发展有关。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9%,低于一季度的4.5%。制造业、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9.5%、-10.1%与5.4%。不难看出,制造业投资表现相对较好,房地产投资表现非常低迷。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善。更进一步地,笔者认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的改善,而非内需的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了11.5%,显著超过制造业投资整体增速。考虑到民间投资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超过70%,因此民间投资的活跃是推动制造业投资增速上升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上半年中国出口表现超预期,可能是民间制造业投资活跃的主要原因。

2023年,以美元计价的月度出口额同比增速均值为-3.5%,这一指标在2024年一季度上升为2.1%,二季度进一步上升为5.9%。可以说,出口是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最亮眼因素,而且带动了制造业投资增速的较快增长。值得一提的是,6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高达990亿美元,这是仅次于2022年7月与2023年1月的历史第三高水平。上半年出口的亮丽表现,一方面与外部需求增长较快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较强有关。二季度出口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在欧美纷纷出台对华关税法规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出口抢跑”有关。

出口领域有两个现象值得一提。一是中国出口市场呈现出进一步多元化的特征,对欧美出口市场的依赖度继续下降。二是中国主导型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上半年,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4.9%,且占出口额比重达到58.9%。

上半年,中国月度CPI同比增速的均值仅为0.1%,月度核心CPI同比增速的均值仅为0.7%。截至6月,中国月度P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21个月负增长。对中国这样依然处于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理想的CPI增速应该在2%~3%左右。偏低的通货膨胀率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依然存在负向产出缺口(当前经济增速显著低于潜在经济增速),总需求不足依然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

就金融指标来看,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由2023年12月的1.3%下降至2024年6月的-5.0%,且在2024年4~6月持续呈现负增长态势,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则由2023年12月的9.7%下降至2024年6月的6.2%。

M1与M2同比增速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随着国家统计局改变了金融业增加值的计算方式,使得地方政府通过要求银行业虚增存款的模式不再有效,存款数据出现了“挤水分”的现象;二是微观主体(包括居民与企业)的信贷需求低迷。

综合对增长、通胀、就业与金融的分析,我们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诊断如下:第一,存在负向产出缺口,总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第二,出口与制造业投资是上半年增长的最大亮点;第三,消费与房地产投资是拖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第四,总量上的相对低迷与部分结构方面的亮点并存。

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考虑到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呈现下行趋势,政府应该实施更大力度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下笔者首先评估当前的宏观经济实施力度,之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截至5月,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累计同比增速为-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累计同比增速为3.4%。初看起来,财政政策的确发挥了逆周期的扩张作用。然而,仔细观察财政数据,我们会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同期内,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10.8%(其中土地出让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14.0%),而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增速为-19.3%,这意味着从政府性基金这本账出发,财政政策是收缩的,而非扩张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收缩性主要源自地方政府。同期,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与支出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9.8%与20.10%,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与支出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12.8%与-19.9%。地方政府基金性收支的收缩,一方面与土地出让金收入萎缩有关,另一方面与地方债还本付息压力沉重有关。

第二,截至5月,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5.10%,而非税收入累计同比增速高达10.3%。非税收入中,较大一部分来自地方政府的罚款收入。在地方政府广义财政收入萎缩的背景下,罚款收入的显著增长,无疑会破坏地方营商环境,削弱当地企业的预期与信心,导致企业扩大再生产与投资的意愿显著下降。

综合考虑可以发现,当前财政政策总体上顺周期性较强,逆周期性不足。要提振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实施更大力度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这是因为,第一,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效果更好,但在应对经济疲弱方面效果不佳。第二,当前微观主体对未来缺乏信心与预期,不愿意加杠杆,导致金融信贷数据低迷。在这一背景下,由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支出来扩大总需求,恰逢其时。第三,由于当前市场需求较为低迷,国内利率水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这一背景下扩大财政支出,不但不会对私人部门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可能产生挤入效应。

针对财政政策,笔者建议:第一,在不突破2024年中央财政赤字对GDP比率3%限制的前提下,加大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例如将规模由1万亿元提升至2万亿~3万亿元。新增特别国债发行所募集资金可以用于四个方面:其一,为中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其二,为中小规模企业提供更多的补贴,例如贷款贴息等;其三,用于置换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地方债务;其四,用于支持地方政府收购部分闲置商品房,并将其转为保障性住房。

第二,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当期财政收入会萎缩,如果死守3%的中央财政赤字规模,财政支出必然会相应萎缩,从而使得财政政策具有顺周期性。可以经全国人大批准,调高中央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赋予财政部更加灵活的操作空间。

从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必须进行更大幅度的降息。目前制约央行大幅降息的掣肘因素主要有二,一是降息可能进一步压缩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息差;二是可能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笔者认为,上述两个掣肘因素不应该构成加大降息力度的理由。一方面,为了防止降息进一步压缩商业银行息差,商业银行应该团结起来,在行业自律组织的引导下,集体下调存款利率,这样就不会导致大规模存款搬家行为的发生。一旦存款利率能够显著下调,商业银行就能承受更大幅度的贷款利率下调。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性要高于汇率政策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因为担心人民币贬值,就主动放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针对货币政策,笔者建议:第一,央行应该加大基准利率下调幅度。下半年建议通过MLF利率调整,引导LPR利率下降至少50个基点。第二,央行应该通过回购与逆回购操作,使得银行间流动性保持在稳定充沛的状态下。第三,央行应该引导商业银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第四,央行应该容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适度贬值。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原文发表于《中国银行业》2024年第7期。

举报 文章作者

张明

相关阅读 深汕合作区上半年GDP增长65%,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54.5%

2024年上半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00.65亿元,同比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9%。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增长1554.5%。

08-02 09:37 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20年区域格局出现重大逆转

未来东部地区或将重新拉开与中西部的差距。

08-01 11:51 晓数点|美联储7月决议:连续八次“按兵不动”,9月降息“板上钉钉”?

通胀取得进一步进展,9月降息进入视野。

08-01 08:27 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乘势而上

本文由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撰写,主要分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评估及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促进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扩大内需、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等,同时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07-30 23:57 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定调更积极,保持战略定力

下半年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股票如何杠杆。

07-31 10:5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